/

2025年8月4日

以韩国财阀为镜:中国家族企业如何突破东亚传承宿命?

在全球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韩国社会中的家族企业普遍比中国大陆家族企业早出发约30年,目前已进入第三、第四代传承的关键阶段。在接近的文化背景下,这一时间差异为中国家族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观察窗口——我们可以从韩国财阀的传承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即将到来的代际传承挑战做好准备。

01 韩国社会的前车之鉴

韩国社会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已暴露出的问题,为我们提前揭示了家族企业治理的复杂性和脆弱性。1990年,韩国颁布《家族法》,废除了长子继承权,推动性别平等和财产分配公平。这一法律变革本意在于引导家族企业向现代治理转型,但调查显示,仍有68%的家族企业倾向于长子继承,传统观念与现代法律之间的深层冲突依然存在。在现实中,韩国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中普遍面临三大问题:

  • 法律与传统的冲突,导致企业治理现代化进程受阻;
  • 情感决策的危险性,家族成员往往基于亲疏关系而非企业发展需求做出继承安排,埋下长期隐患;
  • 分散继承带来的困境,家族试图通过分业继承维持对企业的控制,反而削弱了整体竞争力和议价能力,权力制衡机制缺失,职业经理人趁机攫取实际经营权。

在现代、LG等韩国标志性家族企业的传承实践中,这些难题无不以错综复杂的形式集中暴露出来。

02 现代集团:被动分裂的权力闹剧

现代集团作为韩国最大的财阀之一,由创始人郑周永一手创建,业务涵盖建设、汽车、重工等多个领域,是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现代集团的分裂案例堪称东亚家族企业“分散继承困境”的经典教材,其发展轨迹清晰地展现了传承设计缺陷如何导致企业深陷危机。

  • 立嗣反复:郑周永最初以“长子优先”传统指定长子郑梦九为接班人,却在晚年转向偏爱五子郑梦宪,这一反复为日后的激烈内斗埋下引信。
  • 矛盾爆发:1998年,郑周永病危时,立下遗嘱将现代集团核心资产现代建设公司交给次子郑梦宪。这一决定立即引发了长子郑梦九派系的强烈反弹,家族内部矛盾公开化。1999至2000年间,郑梦九、郑梦奎等派系以“集团资产分配不公”为名,先后质疑和抵制郑梦宪对核心子公司的控制权。在集团董事会、家族会议场合,曾出现家庭成员相互指责、相继“罢会”等激烈局面。
  • 企业分裂:2001年,创始人郑周永去世后,现代集团的继承冲突进一步激化。郑氏家族的八个儿子围绕企业核心资产展开激烈争夺,最终导致集团被拆分为现代汽车、现代重工、现代百货等十余家独立公司。拆分过程中,家族成员之间的诉讼、管理权争夺和对外公开指责屡见报端。

家族和企业的分裂不仅削弱了整体的市场号召力,甚至一度导致现代集团经营管理瘫痪,韩国金融监管部门不得不介入协调。闹剧收场后,现代集团的部分业务板块在战略和资源配置上失去协同效应,直接影响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03 LG集团:温和分裂下的权力悲剧

LG集团同为韩国最具影响力的财阀之一,由具仁会家族创立,业务涵盖化学、电子、家电等多个领域。LG的分业继承案例被视为东亚家族企业“温和分裂”的典型。然而,家族即便有意规避公开冲突,却依然难以逃脱权力分散和影响力削弱的宿命。

  • 分业布局:2003年,LG集团进入第二代向第三代的传承关键期。为防止现代集团那样的家族矛盾公开化,LG家族主动推行“分业继承”方案,将核心业务如LG化学、LG电子、LG家电等分别交由不同家族分支独立掌控,各自为政,表面上实现了平稳过渡。
  • 隐性分歧:虽然继承过程未出现激烈的家族纷争,但家族成员之间围绕股份分配、董事会席位以及集团整体治理结构的分歧始终存在。各分支对集团战略方向意见不一,导致家族难以形成统一意志,集团凝聚力逐渐削弱。
  • 家族式微:2018年会长具本茂去世后,具光谟顺利接任,但随着集团内部权力结构愈发松散,LG不得不将更多决策权下放给职业经理人。家族对企业的实际掌控力持续下降,外部市场也对LG集团的长期战略稳定性产生了更多疑虑。

表面上看,LG集团与现代集团的分裂路径有所不同——现代以公开冲突、法庭纷争落幕,LG则以温和分业、潜在分歧终结。但究其根本原因却高度相似,都源于家族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企业治理逻辑的激烈冲突。在韩国社会中,家族主义深植于企业基因,继承通常强调血脉、亲情和家族内部妥协。然而涉及大额财富和复杂权力结构的传承,家族成员间利益诉求不一,公平分配和企业统一难以兼得。无论激烈或温和,家族本身难以调和的分歧随着企业代际更迭被不断放大,最终走向分裂。、

04 分裂是否是东亚家族企业宿命?

同处东亚文化圈,中国家族企业与韩国家族企业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异。

与韩国社会一样,中国家族企业普遍强调血缘纽带和家族情怀,“子承父业”“福荫后代”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家族内部决策常常掺杂亲情、面子与惯性思维,情感主导的治理模式在财富和权力传递过程中,容易引发利益分配不均、权力交接不畅等问题,家族成员间的矛盾和分歧也因此不断被放大。

但与多已传承至三、四代的韩国财阀不同,中国大多数家族企业成立时间较短,仍处于一、二代交接的关键阶段。这为中国家族企业留下了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前瞻性规划和制度创新。中国企业家完全有机会吸取日韩等邻国的经验教训,主动谋划,提前布局,从而有效预防家族分裂的“宿命”。

05 中国家族企业如何“逆天改命”?

面对即将到来的代际传承挑战,中国家族企业必须汲取前车之鉴,建立更加科学理性的现代治理体系。要避免重蹈韩国财阀的覆辙,关键在于:

  • 提前规划:在第一代企业家仍然健在时就开始系统性的传承规划,避免临时决策的盲目性;
  • 制度先行:建立完善的治理规则和治理结构,用制度约束情感决策,确保家族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 文化传承:在保持家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拥抱现代治理理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 能力导向:以能力匹配为核心选择接班人,而非单纯基于血缘关系或情感偏好。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韩国财阀的传承困境提醒我们,家族企业的永续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家族情感的纽带,更需要理性制度的保障。只有在传承中坚持企业利益至上,中国家族企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基业长青。

发现更多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