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8日

为什么说英国王室是全球经营最成功的”家族企业”?

2022年9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葬礼,全球40亿人通过电视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当查尔斯三世接过权杖时,这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王室完成了又一次平稳交接。

如果把英国王室看作一家企业,这无疑是全球经营最成功、传承最稳定的家族企业。它管理着超过280亿英镑的资产,拥有覆盖15个国家的业务版图,年收入超过5亿英镑,品牌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当中国家族企业还在为富不过3代焦虑时,这个庞大的家族企业已经连续传承了38代。

这个奇迹的缔造者,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的女性——维多利亚女王。

1840年2月10日,维多利亚女王大婚。

这位21岁的英国君主选择了表弟阿尔伯特亲王作为丈夫。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们生育了9个孩子——4个王子,5个公主。这个庞大的王室家族,掌控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统治着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

如果把大英帝国看作一家超级企业,维多利亚女王就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兼CEO。她面临的治理难题,今天的企业家们并不陌生:如何安置众多的家族成员?如何防止内部权力斗争?如何确保帝国(企业)的稳定传承?

维多利亚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把孩子们全部”赶出”英国。

长女维多利亚嫁给了普鲁士王储,后来成为德国皇后;次女爱丽丝嫁给了黑森大公;三女海伦娜嫁给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亲王;四女路易丝嫁给了苏格兰公爵;次子阿尔弗雷德娶了俄国沙皇的女儿;三子亚瑟娶了普鲁士公主;四子利奥波德娶了德国公主。

只有长子爱德华,作为王位继承人留在英国。

这个安排看似是政治联姻,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治理智慧。维多利亚女王在1864年写给长女的信中说:”一个王室如果所有成员都聚在一起,必然会为了权力和资源争斗不休。分散到欧洲各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地和事业,反而能保持家族的团结。”

这种”强制性分散”策略,避免了王室内部的权力内耗。每个孩子都获得了独立的发展空间,不必在母亲的阴影下争夺那个唯一的王位。更妙的是,通过联姻网络,英国的影响力渗透到整个欧洲,维多利亚因此被称为”欧洲的祖母”。

然而,仅仅把家族成员分散还不够。维多利亚女王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规则体系,明确划分了王室成员的权力边界。

1861年,阿尔伯特亲王去世。42岁的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实质上的单亲母亲,独自管理着9个孩子和庞大的帝国。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王室行为准则。这套准则虽然从未公开发表,但通过女王的书信和日记,我们可以窥见其核心内容。

  • 首先是财务边界。每个王室成员都有固定的年金,数额根据其在继承顺序中的位置确定。长子爱德华作为王储,年金最高;其他子女按序递减。关键是,这个数额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即使某个孩子更受女王喜爱,也不能获得额外的财务支持。女王在1865年拒绝了三子亚瑟增加年金的请求,尽管他是女王最疼爱的儿子。她在回信中写道:”规则一旦破坏,所有人都会要求例外。公平不是给每个人同样的东西,而是按照既定规则分配。”
  • 其次是决策边界。王室成员可以对政治事务发表意见,但只有君主和经过授权的大臣才能做决定。1871年,长子爱德华试图干预外交政策,立即被女王严厉斥责:”你的职责是学习和准备,不是现在就行使权力。”
  • 第三是职责边界。每个王室成员都被分配了特定的职责领域。长女负责普鲁士关系,次子负责海军事务,三子负责陆军事务。职责明确,互不干涉。这种分工避免了内部竞争,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现。
  • 最关键的是继承规则。英国王室实行长子继承制,这是不可动摇的铁律。其他子女无论多么优秀,都不能觊觎王位。1863年,次子阿尔弗雷德在海军中表现卓越,获得了广泛赞誉。有大臣暗示他比哥哥爱德华更适合当国王。维多利亚女王立即公开表态:”继承顺序是神圣的,任何讨论都是对君主制的破坏。”

这套规则体系的威力在维多利亚去世后显现出来。1901年,爱德华七世顺利继位,其他兄弟姐妹都表示支持,没有出现任何争夺。相比之下,同时期的其他欧洲王室频繁发生内斗,俄国罗曼诺夫王朝、西班牙波旁王朝都因为继承权争夺而元气大伤。

规则的力量不在于约束,而在于它创造了确定性。当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边界时,就可以在既定框架内追求卓越,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争夺和防范上。

130年后,香港首富李嘉诚面临着类似的难题。

2012年,84岁的李嘉诚掌控着市值超过万亿港元的商业帝国。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李泽钜稳重务实,在长江集团工作超过20年;次子李泽楷特立独行,早早出去创业,建立了自己的电讯王国。

如何分配这个庞大的家业?李嘉诚的方案带着明显的”维多利亚式”印记。

2012年5月25日,李嘉诚召开记者会,公布了他的分产方案:长子李泽钜继承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的控制权,价值超过4000亿港元;次子李泽楷获得现金支持,去发展自己的事业,但不参与家族企业经营。

这个方案立即引发了媒体的质疑:”为什么不平分?这对李泽楷公平吗?”

李嘉诚的回答意味深长:”平均分配看似公平,实则是最大的不公。两个儿子如果都持有家族企业股份,必然会有经营理念的冲突。与其日后兄弟反目,不如现在就划清界限。泽钜继承企业,泽楷获得资金支持,各得其所。”

更重要的是,李嘉诚设立了明确的规则:李泽楷及其后代永远不能染指长江和记的经营权;作为补偿,李泽钜也不能干涉弟弟的事业。两个商业帝国彻底切割,互不干涉。

这种安排的智慧在随后的岁月中逐渐显现。李泽钜接手后,长江和记稳步发展,2022年营收超过4000亿港元。李泽楷的电讯盈科和富卫保险也蒸蒸日上,个人财富超过500亿港元。兄弟俩各有各的事业版图,但私下关系融洽,经常一起吃饭打球。

“我从英国王室学到了一点,”李嘉诚在2018年的一次访谈中说,”边界清晰才能关系长久。模糊的边界是冲突的温床。”

维多利亚式的家族治理给现代企业带来了三个关键启示。

第一,分散可能更强大。

中国人讲究”团结就是力量”,但过度的聚合往往导致内耗。当所有家族成员都盯着同一块蛋糕时,争夺不可避免。维多利亚女王把子女分散到欧洲各国,李嘉诚让两个儿子经营不同产业,都是在用物理隔离避免利益冲突。

新东方的俞敏洪深谙此道。他的姐姐、姐夫都曾在新东方工作,但随着企业发展,弊端日益明显。2001年,俞敏洪做出决定:给姐姐、姐夫一笔钱,请他们离开新东方。”不是我不讲亲情,”俞敏洪说,”而是亲情和事业混在一起,两个都保不住。”

第二,规则必须超越血缘。

血缘是天然的纽带,但不应该成为特权的理由。维多利亚女王对最爱的儿子也不破例,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安排白纸黑字,都是在强调规则的神圣性。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他立下规矩:家族成员要进公司,必须从基层做起,没有例外。他的儿子曹晖在美国留学归来后,先在车间当了三年工人,然后一级级升上去。”规矩定了就不能破,”曹德旺说,”哪怕是我的儿子。

第三,边界是最好的保护。

模糊的边界看似温情,实则危险。明确的边界看似冷漠,却能保护各方利益。维多利亚女王用继承顺序、职责分工、财务分配构建了清晰的边界体系,确保了王室的稳定传承。

娃哈哈的宗庆后在这方面提供了反面教材。他的女儿宗馥莉多次公开表示,父亲不愿放权,自己的职责范围模糊不清。”我不知道自己能决定什么,不能决定什么,”宗馥莉在一次采访中无奈地说。这种模糊状态不仅影响了企业效率,也给父女关系带来了压力。

正如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爱不是占有,而是各自精彩后的彼此欣赏。”真正的家族智慧,不是把所有人捆在一起,而是给每个人划定清晰的领地,让他们在各自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发现更多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