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视野中的家族企业形象总是两极分化:一边是李锦记这类治理稳健、基业长青的典范;另一边则是娃哈哈、杉杉股份等,因传承失败而深陷风波的话题巨头。
然而,真正占据中国大多数、资源有限的中小家族企业所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甚至更为紧迫的现实:没有大企业的家底,却同样要面对企业传承、管理升级、内部风险等生死攸关的挑战。
麦肯锡、CFEG等机构的调研观察指出,许多中小家族企业在治理升级的道路上,往往陷入两种极端:要么因循守旧,坐等危机;要么盲目套用大型企业模式,导致资源浪费,水土不服。
中小家族企业的治理升级难道只有“大而全”一条路吗?
从我们的实务经验看,家族企业的持久生命力,不取决于体量大小,而在于能否构建匹配自身节奏的治理体系。“最小治理模型”(Minimal Viable Governance, MVG),可以用小而美的制度设计,撬动大而全的系统效应。
01 大而全的传统治理模式:中小家族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在治理升级的路上,许多中小家族企业常常掉进三大陷阱,导致“治而无效”,左右为难。
豪华配置:形式大于内容的治理困境
不少企业试图引入独立董事、设立复杂的委员会,希望通过照搬大企业治理模板,实现快速升级。然而,这类补课式变革往往适得其反,主要因为:
- 成本高昂:高额的外部专家费用和复杂的管理流程,对利润有限的企业是沉重的负担;
- 效率低下:制度缺乏内化,表面规范实则掣肘决策,反而拖慢了组织的反应速度;
- 水土不服:大企业的治理模板难以兼容中小企业讲求灵活的文化,反而加剧沟通与协作障碍。
人治惯性:看不见的风险累积
ATE GROUP的长期观察发现,中小家族企业因其强烈的家族纽带,往往更依赖关系治理:
- 权力高度集中:创始人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个人能力边界成为企业天花板;
- 沟通效率递减:随着规模扩大,信息传递失真,矛盾隐蔽累积;
- 传承风险巨大:缺乏制度化安排,一旦核心人物出现变故,整个体系面临休克风险。
资源稀缺:治理与增长的二选一难题
在中小企业主心中,生存与增长永远是第一位,治理往往被视为奢侈品。然而缺乏有效治理,意味着:
- 错失外部资本:治理和管理不规范,难以吸引优质战略投资和外部资本;
- 人才流失:晋升和激励机制缺失,优秀人才找不到、留不住;
- 机会成本高昂:内部摩擦耗费精力,错过市场机遇。
02 “最小治理模型”(MVG):有限资源撬动最大潜能
为应对中小家族企业治理的现实挑战,我们在治理领域提出了“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式的“最小治理模型” (Minimal Viable Governance, MVG)。
MVG的核心理念在于:企业无需一开始就追求“大而全”,而是“精而准”——聚焦于能够解决关键痛点、带来最大边际效益的基础制度单元。通过最小投入和最低内耗,搭建起高效、可落地、易复制的治理框架。
MVG基于四大核心原则。
核心原则一,精准切中根本。
- 目标:问题导向找问题,避免资源分散、盲目跟风。
- 路径:对企业进行轻量化诊断。特别聚焦:权力边界(创始人决策权与日常经营权如何分离)、代际沟通(家族内部如何建立信任、尊重与协作)、激励机制(核心团队如何获得长期归属感与回报)。
- 举措:针对性引入“关键决策清单”等极简实用工具,而非冗余流程。
核心原则二,最小可行组合。
- 目标:小步快跑,避免一步到位的体系化陷阱。
- 路径:模块化建设、快速迭代、阶段性深入,而非直接参与运营,避免过度干预激起反弹。
- 举措:不建完整董事会,可设家族事务委员会(3-5人,包含1名外部资深顾问);不追求数百页家族宪章,而是几页核心原则,明确家族使命、关键决策流程、冲突解决机制。
核心原则三,治理能力内化。
- 目标:文化先于制度,让制度设计根植于家族使命感、价值观和内部信任,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 路径:让家族成员、企业核心管理层亲身参与治理设计与落地。通过工作坊、研讨会,将外部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而非单纯依赖外部专家。
- 举措:将治理理念嵌入并融入家族生活与日常经营,如:定期召开家族共识会(非正式,重沟通,轻决策)、设立传承沙龙(探讨家族价值观与企业未来)、推动核心人才的虚拟股权或分红权激励等。
核心原则四,轻量成本投入。
- 目标:把钱花在刀刃上,以最优成本实现治理升级。
- 路径:阶段性开展咨询、活用远程协作,实现治理投入的高效益比。
- 举措:以项目制而非高额年薪制聘请顾问,降低固定成本;利用线上协同工具,低成本实现信息共享、流程管理和远程决策。
03 MVG实操指南:如何启动轻量化治理?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CARE演进模式”,即“Connect连接-Audit审计-Reform改革-Engage参与”四步闭环,与家族企业共同用最小成本撬动最大治理效能。
第一步:连接共识,达成启动共识
- 汇聚核心家族成员,针对家族治理的基本理念、行业最佳实践与未来期待,开展一次共识工作坊,统一治理愿景和认知基础。
- 针对“我们当前的家族治理处于什么阶段”“为何需要做出改变”等关键问题,借助外部专家或经典案例引导,明确治理升级的必要与紧迫性。
第二步:尽调审计,聚焦核心挑战
- 邀请外部专家,或使用专业工具进行一次轻量化诊断,还原家族治理现状,找出核心痛点。
- 聚焦企业当下最紧迫的1-2个治理问题,“决策效率低”“代际沟通障碍”“缺乏接班机制”等。
第三步:共创方案,设计最小模块
- 针对实际痛点,围绕权力边界、沟通协作、激励机制等,量身打造简单、高效的治理模块(如设立家族事务小组、制定家族宪章核心原则等)。
- 明确家族主要成员、核心高管及外部顾问的分工与合作机制,形成清单式、场景化、可操作的治理抓手。
第四步:动态演进,内化治理能力
- 推动小范围试点,让关键家族成员和管理团队多频次参与日常治理与复盘,让治理实践成为全员肌肉记忆。
- 定期复盘、评估效果,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变化,动态调整治理模块。
04 风险提示:MVG追求简约,但避免简陋
MVG并非降低治理标准,而是对治理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极致追求。在实施过程中,需警惕简约并非简陋:
- 过度简化:切勿将精简变为省略,核心的权力制衡与风险预案不可或缺;
- 缺乏专业指导:内部自我摸索可能走弯路,外部专业视角的独立意见至关重要;
- 文化与制度脱节:若制度设计与家族文化、企业价值观背离,将难以落地生根。
05 结语:下一个百年企业,也可以轻装上阵
MVG旨在打破“只有大企业才能治理”的误区,为中小家族企业提供了一条清晰、可行、低成本的治理升级路径。下一个百年企业,也可以是那些能够不断优化自身、积极适应变化、善于用合适工具轻装前行者。